在中国汽车业界为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欢呼时,汽车类产品的出口却迎来了更多的寒意。与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需求萎缩不同,更与业内期望借危机打入海外市场相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正成为中国汽车,尤其是零部件产品出口的最大阻碍。
8月17日刚刚赴美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8月18日就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理副部长米歇尔•奥尼尔见面,继续就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进行交涉。可以预见在9月17日奥巴马总统最终决定之前,轮胎特保案都将成为中美两国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更早的8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对中国铝合金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主要企业60余家,直接影响出口3.9亿美元。
除了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在规模及利润上的需求,政府对此类特保案和反倾销调查背后的潜台词也同样警惕。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在8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将利用一切资源、一切力量动员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去抗辩,依法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树未大先招风
似乎与我们一贯的印象颇有不符的是,整车产品且不论,尽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在2008年达到了210.72亿美元,但相比于在中国纷纷设厂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中国零部件企业仍然处于“配套商的配套商”这样的二三级地位。
但就是这样一个仍为成熟,也被行业协会无数次呼吁需要政府扶持的行业,怎么就成了国外纷纷调查的反倾销产业呢?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真的大到让人警惕了吗?
“虽然今年我国部分汽车零部件出口回升较快,主要原因是一批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倒闭,给中国企业留出了市场空间,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贸易摩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表示,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大背景下,我国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也许熊传林这番话是最好的解释,正如金融危机初来时各国纷纷担心是否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危机时期的保护主义浪潮,还未强大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业正因此而在未强大时成为“招风”的目标。
就在欧盟正式立案调查中国铝轮毂产品的前一天,8月12日,在中汽协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紧急召开的发布会上,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管理部经理王柏祥告诉记者,他是专程从河北秦皇岛赶来,“对于我们来讲,如果真的裁定反倾销成立,欧洲市场的大门将全面关闭,我们不仅仅是丢掉了这块市场,前期所有针对欧洲市场而投入的研发经费、渠道铺设费用将付之东流。”
根据6月29日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代表欧盟6家铝车轮生产商向欧委会递交的申请书,一旦反倾销调查正式成立,其调查过程将持续一年,而一旦裁决反倾销成立,欧盟将连续5年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铝车轮加征最高33%的关税。
表达中国声音
相比铝轮毂反倾销调查在行业内所受关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申请则因为其涉及金额更大,并且是奥巴马总统上任以来针对中国的第一起特保案,直接关系到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贸易态度,受到了更广范围的关注。
这一点从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的美国之行也可见中方的重视程度,而在政府高官的直接干涉之外,更早的8月7日,在华盛顿西北F街1724号楼的一层会议室,中国工商界人士第一次在美国特保案听证会上出庭作证。
事实上,无论轮胎特保案还是铝轮毂反倾销调查,此次中国企业和协会的应对速度之快,反应之专业超出以往。中信戴卡王柏祥经理就向记者证实,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聘请律师,准备应诉材料。
在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递交申请书后不到一周, 8月5日中汽协车轮委员会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就在上海召开了“铝车轮反倾销预警会议”,组织全行业46家出口欧洲企业共商应诉事宜。
轮胎特保案后,国内6家最大的轮胎巨头更是在8月3日就做出反应,国内轮胎产业代表团共9人对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劳工部、美国国务院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进行了访问,并针对轮胎特保案件进行了相关游说。
“在轮胎行业,这也是国内企业第一次主动组织起来为抵制特保赴美展开游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称。
在中国相关企业、协会乃至政府的积极表态背后,一个潜在的有利条件是,这轮集中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发难”,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危机下发达国家就业等国内压力的外移,不仅在中国面对众多反对声音,即使在其国内反对之声也不在少数。
隐含未来机遇
“中国企业以高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欧盟出口铝轮毂,本质上并没有构成倾销,这实际上是打着反倾销的旗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熊传林认为,中国对欧出口的铝轮毂占欧盟市场份额不足8%,并不会对欧产业造成损害,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实在没有必要。
机电进出口商会王贵清副会长则告诉记者:“一旦反倾销成立,不仅会对中国相关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同时也会对欧盟相关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其后果只能是双输。”或许也正是因为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原告方连身份都不敢亮明,仅由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出面。
这一点在美国针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上体现更为明显,傅自应在针对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中国对美国轮胎的出口从2004年到2007年间大概增长了三倍。同期美国轮胎制造商的利润增长了两倍,也就是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的增长,对美国轮胎生产商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即使美国国内轮胎经销商也承认,即使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高额关税,也同样需要从墨西哥、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低端轮胎产品填补市场需求,可谓得不偿失。正因如此,这项特保案仅由美国钢铁工人协会代表美国轮胎业工人发起申请,而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经销商和汽车企业都对此表示反对。
相比之下,反而是中国轮胎产品因为高性价比符合美国市场准入法规,给危机中消费能力衰退的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廉价的产品。或许可以说,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多少有点辜负了中国人的“好意”。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这轮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动到来时,中国车业的积极应对或许将为自身赢得未来的机遇。一旦这两宗备受关注的调查在欧盟和美国得到否决,将开辟一个中国汽车类产品出口的良性先例,对未来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中国政府同样也期望达成这样的效果,在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任内,针对中国的6起特保案都没有通过。在此前中美领导人已经达成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共识的基础上,奥巴马此次对轮胎特保案的裁决一旦没有通过,这届政府任期内的贸易政策显然可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