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车公司登录
|
推荐车辆 |
 |
|
|
 |
|
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十二五”重庆有四大目标 |
|
2010年11月18日06:17:58 |
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 薄熙来作主题报告 黄奇帆就规划建议作说明 陈光国邢元敏张轩出席
未来五年基本建成“五个重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年内达3.1万,把咱重庆建得更美好,让百姓的生活更幸福
点击进入专题
图为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会场。记者万难摄
天天汽车网讯(记者肖竹)16至17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回顾总结“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并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决议》。
市委书记薄熙来作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作《关于制定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出席。
“十一五”形成的发展基础、积累的宝贵经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将对重庆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开幕式上,黄奇帆作《关于制定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他说,过去5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财政收入翻了两番,人均GDP迈上4000美元台阶,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城市群加快形成,2000公里“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内陆重要铁路枢纽建设提速,江北国际机场跻身世界百强;内陆开放高地迅速崛起,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推开,全力建设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实际利用内资和外资均翻了三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攻坚破冰,改革户籍制度,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进展顺利,成立土交所等六大要素交易所;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建设“五个重庆”,办好“民生十条”,微型企业发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校警和交巡警平台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加快覆盖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城市精气神日益提振,“打黑除恶”、“唱读讲传”、“三进三同”、“三项制度”、“创先争优”等深入开展,凝聚起“加快”、“率先”的强大动力。“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形成的发展基础、积累的宝贵经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将对重庆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2.5%左右,人均GDP翻番,达到8000美元,重庆将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
黄奇帆说,按照现有态势,到2012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将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基本建成“五个重庆”,内陆开放、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保持在12.5%左右,人均GDP翻番,达到8000美元,重庆将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基本建成,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圈翼”地区差距缩小到2∶1左右;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费尽移山心力”,打下了重要的工作基础。“十一五”期间,咱重庆又取得重大进步
薄熙来说,重庆地处西部,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建设和发展很不容易。“创业维艰”,直辖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张德邻、贺国强、黄镇东、汪洋四位书记,蒲海清、包叙定、王鸿举几位市长,历届市委、市政府一茬接着一茬,先后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创业,“费尽移山心力”,打下了重要的工作基础。“十一五”期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密切配合,全市人民顽强拚搏,咱重庆又取得重大进步,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取得重大成效。
回顾5年,有些事在重庆发展史上也是很有意义的。历时25年的三峡百万大移民圆满收官;开始建设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2015年将形成8000万台产能;新建高速公路1300公里,到今年突破2000公里,提前10年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成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等六大要素交易所;实际利用外资5年增长12倍,搭建起“123”开放平台,即1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两江新区”,2个保税区和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GDP跨上历史性台阶,从1100多美元增至4000美元。此外,启动4000万平米公租房建设,加上改造了危旧房1200万平米,可解决300万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科学、有序地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这将造福几百万农民工;开展“唱红打黑”,正气上升,邪气下降,百姓称快,人心大振;20万机关干部“大下访”,从源头上、根子上化解了民怨。
如果轻飘飘地过日子,怎么能完成总书记交办的“314”总体部署?那不就成了徒有虚名的“增长极”和“经济中心”了吗
关于“十二五”规划,薄熙来说,重庆“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实现“314”总体部署,为此要重点把握三点基本要求:一是基本建成“五个重庆”。要坚持将“五个重庆”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升重庆综合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大幅增进民生幸福、显著缩小“三个差距”。坚持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狠抓“民生十条”的落实,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个差距。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薄熙来说,“十二五”期间有四个具体目标:一是GDP翻一番,年均增长12.5%,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上海目前的体量。二是人均GDP翻一番,达到8000美元,相当于2008年北京的水平,重庆整体进入现代化阶段。三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31000元,年均增长12%,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翻一番,年均增长14%,达10000元左右,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0元变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800元。
薄熙来说,四个目标个个硬碰硬,都需要哈下腰苦干5年才能实现。目标分解下去后,各区县、各单位都将面临巨大压力,但如果惧怕压力、困难,轻飘飘地过日子,怎么可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怎么能完成总书记交办的“314”总体部署?那不就成了徒有虚名的“增长极”和“经济中心”了吗?我们就是要下定决心,认真地干,科学地干,等5年后目标实现了,城乡老百姓都普遍富裕起来了,到那时我们就真正开心、舒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