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时报讯(记者邓姣)直辖之初,重庆8.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114公里高速公路。因山隔水阻交通不便,全市40个区县有一半未能摆脱贫困的帽子。13年后的今天,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接近2000公里。这里面,有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专家们的一份功劳。是他们,为“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提供着智囊和技术支撑。
“‘二环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10月1日,这样的喜讯见诸报端。这给正伏案加班的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院长李关寿,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他感慨万千,灵感迸发,作诗一首:“巴山渝水八万里,天堑通途将有期;二环八射铺大道,正是儿郎建功时。”
李关寿说,直辖后首届市委市府专题召开交通发展研究会,要求编制新的公路规划。时任设计院副院长的滕宏伟,带领一班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拿出了《重庆市骨架公路网规划》,首次提出了“二环七射”的骨架公路网。“尽管部分公路,仍然规划为二级路,但却奠定了今天‘二环八射’的基本雏形。”
随着重庆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全市交通规划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规划人员又提出2020年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规划。
李关寿解释,“一环”(即内环)负责组织和疏导重庆主城核心区内部的交通;“二环”(即绕城高速)是城市经济组团的纽带;“三环”是将都市圈外围12个大中城市串联,形成产业带和城市集群,是更长远的战略规划。而十条“射线”和三条“联线”则主要解决全市各区县与主城以及区县间的快速通道问题,同时解决重庆对外出口通道问题。
|